芯片投資激增 新加坡有望成下一半導體制造重鎮?
來源:愛集微APP
圖源:格芯
集微網消息,作為亞洲著名的金融和科技中心,新加坡在芯片制造方面一直較為弱勢。然而,這個國家目前正試圖支持其電子行業的發展,并設定了到2030年制造業增長50%的目標,半導體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國投資則將為實現這一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日經亞洲11日報道指出,格芯于今年6月宣布,將在新加坡投資逾40億美元,擴大其晶圓產線,以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問題。在此之前,英飛凌也選擇新加坡作為其人工智能應用的開發基地,并在去年12月宣布了2700萬新加坡元(2020萬美元)的投資承諾。
市調機構TrendForce一位發言人對日經亞洲表示,“新加坡肯定會從代工玩家的更多投資中受益,”但目前代工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中國臺灣(64%)、韓國(18%)和中國大陸(6%)三個地區,幾乎占據了全球所有的市場份額。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部長陳慶文(Alvin Tan)今年7月在一次半導體行業人士會議上表示,新加坡約占全球晶圓制造產能的5%。“企業在這里投資是因為我們的技術人才,全球互聯互通、經商便利的優勢,以及成熟的半導體研究和制造生態系統。”他指出,新加坡還占據了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19%。
去年以來,疫情導致的全球芯片短缺引發了對芯片產能的迫切需求。其中汽車芯片短缺已上升成為各國政府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健康危機也增加了全球對消費電子產品和數字服務的需求,進一步刺激了對驅動這些產品的芯片的需求。但全球對中國臺灣芯片制造商的依賴,引發了對供應中斷風險的擔憂。
華盛頓最新的供應鏈評估指出,對中國臺灣先進芯片的依賴是半導體供應鏈的一個潛在弱點,當地生產的中斷可能會使電子設備制造商損失近5000億美元的收入。
與此同時,在過去一年里,芯片民族主義勢頭強勁。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價值520億美元的兩黨法案,以支持國內芯片產業,而歐盟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20%的半導體生產本地化。日本和中國也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作為政策重點。
但除了芯片制造商帶來的大量投資之外,新加坡能否從這一趨勢中大幅獲益仍是未知數。戰略咨詢公司Sibylline首席亞太分析師Guo Yu表示,即使推動供應鏈多元化,中國臺灣地區短期內也不會放棄其在該行業的主導地位。
“與新加坡相比,中國臺灣地區將保留一些優勢,如更低的運營成本(土地和勞動力),更成熟和更好的集成配套產業,許多個人設備和家用電子產品的制造商,”Yu說,“新加坡很可能會遇到來自其他地方的激烈競爭,因為對芯片的大規模爭奪已促使許多地方政府在半導體領域加強自主性。”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發僅為更大范圍傳播,若有異議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wang@cgbt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