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器件作為汽車電動化的重要增量器件,近年來受益下游市場景氣快速增長,其中,IGBT與SiC分別作為第二代、第三代功率器件的代表,兩者的上車之爭從未停歇,相比IGBT,SiC在寬禁帶、擊穿電場、熱導率以及工作溫度等方面擁有明顯優勢,取代IGBT似乎正成為新趨勢,部分有實力的主機廠已在同時布局IGBT與SiC車型。
不過SiC也存在一些不足,“單講技術的話,我們可以在實驗室研究很先進的技術、很先進的材料,但從做生意的角度看,撇開成本是沒法談(SiC)商業前景及未來市場,成本太高是無法落地的。”翠展微電子內部人士,“SiC的材料性能比Si基更好,要等它的成本下降到足夠低的時候才會普及,我們預計,SiC的成本下降至Si基成本的2倍左右,整個SiC電驅系統的價值才能得到提升。”
SiC上車提速
SiC為第三代半導體代表之一,在寬禁帶、擊穿電場、熱導率以及工作溫度等4大關鍵指標上較Si基材料具有明顯優勢,英飛凌認為,SiC的禁帶比Si大3倍,可轉化為10倍的擊穿電場;熱導率也是Si的3倍,支持200℃高溫工作,而Si為150℃,SiC更適于在車載等惡劣環境下工作,因此,SiC被認為是功率器件中Si的極佳替代材料。
據PSIC論壇披露數據,與IGBT相比,SiC器件體積可縮小到IGBT的1/3以上,重量也可減少40%以上,且不同工況下SiC功耗降幅達60%以上。業內人士認為,IGBT換成SiC可以提高3-8%的逆變器效率,“未來SiC將會替代IGBT,這是發展趨勢。”威睿電動項目總工劉波也表示,采用SiC器件的車型能獲得3%-5%的續航里程提升。
需指出的是,電動汽車的快充以及長續航需求也在推進SiC器件加快發展。補能時間長、里程焦慮仍是目前影響電動車消費的因素之一,由于IGBT耐壓能力相對有限,主流快充平臺電壓多為400V,要實現更短時間完成補能,800V、1200V充電平臺已成為新的研究與應用方向,而SiC更強的耐壓能力,正讓其成為未來高壓充電平臺的新選擇。
市場分析咨詢機構Yole認為,在電動車市場的強勁驅動下,未來幾年SiC市場呈現高增長趨勢,SiC器件市場規模也將從2021年的10億美元增長至2027年的70億美元,并帶動SiC產業鏈企業迎來營收的高增長期。
據了解,目前已有特斯拉Model 3、比亞迪漢、蔚來ES7/ET7/ET5、小鵬G9、Smart精靈、五菱凱捷混合動力版和五菱星辰混動版等車型在使用或嘗試采用SiC器件,在逆變器、車載充電機(OBC)、DC/DC轉換器等部件中得到應用。三安光電副總經理陳東坡認為,2023年-2024年,長續航里程車型基本都會導入SiC器件,滲透率或將達40%。
受益市場景氣驅動,國內SiC產業鏈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大技術及市場布局,進入2022年以來,SiC領域相關市場動態明顯增多,其中,環旭電子SiC逆變器已開始量產出貨;威睿電動所發布的200kW SiC電驅動總成已于6月21日下線;比亞迪半導體推出全新1200V 1040A SiC功率模塊;芯塔電子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發力車規級SiC MOSFET國產化;芯粵能加快推進24萬片6英寸和24萬片8英寸SiC晶圓芯片項目,預計明年5月底投產;主攻動力電池的寧德時代也以投資重投天科的方式進入SiC領域;華潤微、三安光電、斯達半導、欣銳科技、東尼電子、新潔能等企業同樣在加快SiC相關技術及產品儲備。
成本過高仍是最大阻力
事實上,SiC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可追溯到上世紀中葉,而Cree自1987年成立以來,一直在推動SiC功率器件技術的發展,但相較Si基產品來說,SiC發展始終較為緩慢。
Si基是目前半導體領域成熟且高效的材料,擁有成熟的商業環境以及齊全的產業配套,帶來了較低的使用成本。有研硅招股書顯示,2021年6英寸、8英寸Si基拋光片的價格大約分別為89元/片、210元/片;而SiC襯底價格高昂,Wolfspeed等多方機構數據顯示,4吋SiC襯底的價格在2000-3000元/片,6吋價格則在6000元-8000元/片,相同尺寸下,SiC襯底的價格是Si基拋光片的30倍,且全球約7成SiC襯底產能掌控在Cree手中。
即便單片SiC襯底可以制造更多芯片,但生產為成品后,SiC器件的價格也比IGBT高出很多,業內人士表示,“SiC MOSFET價格是同級別IGBT的8倍以上,成本過高,是造成SiC推廣難的重要原因。”翠展微電子內部人士也持相同觀點,其認為,“單講技術的話,我們可以在實驗室研究很先進的技術、很先進的材料,但從做生意的角度看,撇開成本是沒法談(SiC)商業前景及未來市場,成本太高是無法落地的。”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純電動汽車中,電池成本最高,約占整車成本的40%;其次為IGBT,成本占比約為8%,如果全部采用SiC材料,單車的功率器件成本將與電池相當,“這對主機廠來說,是很難承受的成本壓力。”業內人士表示。
翠展微電子內部人士進一步分析認為,“SiC不適于所有車型,對長續航的中高端車型來說,SiC有上車機會,目前選配SiC器件的車型,基本都是25萬元以上的汽車,大部分價格在40萬元左右。部分A級國產車為了增加賣點也會選用SiC上車。而在A00、A0等車型上,幾乎不會選用SiC,而是選用IGBT。”
據了解,即便是使用IGBT,主機廠也在極盡所能壓縮成本,五菱宏光MINI EV作為A00級新能源汽車代表,主打高性價比,日本名古屋大學一份拆解報告顯示,為了降低IGBT成本支出,該車省去了動能回收裝置,以此減少IGBT使用量,同時采用的是工業級IGBT,而非車規級產品;并在散熱裝置上采用風冷而非主流的水冷方案,從而降低整車IGBT使用成本。
顯然,對經濟車型來說,并不適于選用成本高昂的SiC器件,即便是中高端車型,也并非全車選用SiC,而是部分選用,業內專家也表示,“不能簡單地認為SiC比IGBT更高級,兩者是并存的關系,SiC取代IGBT取決于成本結構,這需要一個過程。”
未來隨著成本持續下降,翠展微電子內部人士認為,“SiC的材料性能比Si基更好,要等它的成本下降到足夠低的時候才會普及,我們預計,SiC的成本下降至Si基成本的2倍左右,整個SiC電驅系統的價值才能得到提升。”據了解,2016年SiC單管市場價格約為110元/顆,目前已下降至約50元/顆,業內人士表示,“根據過去幾年的價格趨勢,SiC大概需要5年價格會下降一半;后續產能上來,這個價格降幅會加快,預計還需要4-5年的時間,相同規格的SiC價格可以降到IGBT的3倍以內。”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發僅為更大范圍傳播,若有異議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zhangkai@cgbt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