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間皮瘤一般治療
一、西醫治療
一般放療和化療的效果均不滿意。近年有些報道用阿霉素治療有50%病例延長了生存期限,但也有報告認為無效。也有人主張用免疫治療,尚需進一步觀察。一般在診斷后1~2年內死亡。迄今為止,腹膜間皮瘤尚缺乏規范性治療方法,絕大多數學者主張包括手術切除、術后放療和化療的綜合性治療。
1、手術治療
對病期屬于Ⅰ期、Ⅱ期的病例,仍應首選或爭取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腫瘤切除、姑息切除術。對瘤體較小、病變較局限者,應完整切除腫瘤及受累器官;如果病變較廣泛,應爭取切除主要瘤體(姑息性切除術)。對病變廣泛、嚴重,已造成腸梗阻,手術無法切除者,可以考慮行姑息性手術以緩解病人的臨床癥狀。對良性和生物學行為低度惡性的腹膜間皮瘤,手術切除療效甚好,如有復發可再次手術切除。朱慰祺等報告1例惡性腹膜間皮瘤因多次復發20年內先后施行5次手術切除。文獻報道,單純手術切除治療效果最好的一組病例(7例)中位生存期為147.2個月。因此,對部分腹膜間皮瘤病例,手術仍不失為有效的治療手段。
2.放療
放療包括外照射和(或)內照射,可選用60Co或186 kV的X線作為照射源,適用于手術切除不徹底或無法切除的病例,可依病變范圍決定全腹照射或局部照射。一般認為,腹膜間皮瘤放療效果不如胸膜間皮瘤好,這可能與胸膜間皮瘤放療所用劑量較大有關。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的資料表明,全腹照射,照射劑量達到每6~7周2400cGy,可將病人局部復發率降至11.4%,三年生存率達66.7%,說明放療對腹膜間皮瘤的效果是肯定的。
3.化療
有關化療治療腹膜間皮瘤的報道很多。目前認為腹膜間皮瘤對化療屬中度敏感,常用的藥物有:多柔比星(ADM)、順鉑(DDP)、長春新堿(VCR)、環磷酰胺(CTX)、博來霉素(BLM)以及國產抗癌新藥攪香乳素等,其中以多柔比星的療效最為肯定?;煼譃槿砘熂案骨粌然?。
(1)全身化療:
全身給與抗癌藥后,腹腔內藥物分布較少。國外資料表明,無論單劑或聯合用藥,全身化療有效率僅11%~14%。聯合化療方案包括:DDP ADM;DDP CTX VCR;CTX VCR BLM等,但不少學者提出聯合化療并不能提高療效。
(2)腹腔內化療:
近年認為,腹腔內注射用藥可提高局部藥物濃度,減輕全身多柔比星不良反應。腹腔內化療不僅能消滅手術后殘留的腫瘤組織,減少復發,還可使部分失去手術機會的病人腫瘤縮小,腹水減少,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腹腔用藥劑量與靜脈一次用量相似,或略高于后者,1周后重復,根據病情可連續注射數周。Ito等給1例手術未能切除的病人腹腔內注射DDP,并聯合用了尿嘧啶及替加氟,術后223天病人無腹塊,腹水完全消失。但在第8個月后盆腔腫塊復發,重新給予DDP和喜樹堿,效果卻不佳。Ma等則用加溫持續腹腔灌注(continu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CHPP),聯合DDP局部注射治療原發性腹膜間皮瘤,治療過程中無明顯局部不良反應,病人均能耐受CHPP,隨訪10個月,無1例因CHPP治療而死亡。
33P腹腔內注射治療腹膜間皮瘤也有一定的效果。有報道用腔內注射33P、放療及環磷酰胺治療惡性腹膜間皮瘤,病人存活達17年。也有用放射性膠體腹腔內注射治療的報道。
4.生物反應調節劑
生物反應調節劑(biological nesponse modifier,BRM)是應用體內自身的一些細胞和分子,應答機體對內外環境的刺激,從而參與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BRM通過調動機體固有能力抵御和消滅腫瘤,成為當今治療腫瘤的新模式。
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腫瘤壞死因子(TNF)等除能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外,并能活化體內抗癌細胞或分泌抗癌效應因子,或維持免疫效應細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可作為原發性腹膜間皮瘤的輔助治療。
過繼轉移的免疫細胞收集、分離癌性腹水中的淋巴細胞,在體外擴增,并誘導出具有殺傷活性的淋巴因子,活化殺傷細胞(LAK),將之注入體內有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同時給與IL-2,可提高療效。
二、預后
惡性腹膜間皮瘤如不治療,多數于診斷后僅生存1年,多死于惡病質或小腸梗阻。減瘤手術的徹底性,腹腔內化療改善等治療方法直接影響病人的預后,有報道減瘤手術和腹腔內化療的多方法聯合治療使腹膜間皮瘤的平均生存時間達50~60個月。女性預后相對較好。除此外,腫瘤本身的生物學行為具有重要的預后意義。有文獻報道一組4710例的分析資料表明上皮型、混合型和纖維型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11個月、10個月和5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