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eetasia
集微網消息,代工廠成熟制程持續滿載,導致MCU、濾波器、面板驅動芯片、功率器件/電源管理芯片、時序控制器(TCON)、傳感器、被動元件等產品供應緊缺日益加劇,半導體原材料和關鍵零組件供應也受波及,形成上游晶圓廠業績攀升、中游芯片、模組廠商壓力劇增、下游終端設備、汽車等出貨受限的產業鏈“上肥下瘦”的詭異局面。
中國臺灣媒體“中央社”報道稱,SEMI臺灣地區產業研究總監曾瑞榆指出,成熟制程和先進制程都處于產能短缺狀態,汽車芯片包括MCU、CIS、電源管理芯片、觸控IC等多采用8英寸成熟制程生產而持續供不應求,預計代工廠產能吃緊還將繼續,尤其是8英寸廠,汽車芯片緊缺狀況將延續至明年。而TCON、TDDI、中高端MCU等大多采用12英寸65nm、40nm、28nm等成熟制程;5G手機和基站、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所需的高性能計算(HPC)、AIoT等應用帶動高端處理器和SoC需求,也擠爆12英寸產能。
EMS制造商和終端系統廠商則表示,TCON、MCU、電源管理芯片和面板驅動芯片供應仍存在挑戰,因受限于部分關鍵元器件短缺,預計下半年零組件價格將呈現通貨膨脹趨勢。此外,馬來西亞、越南等地疫情不斷出現變數,也極大地影響了缺貨狀況。如果今年底零組件供應能趨緩,也要警惕長短料問題而導致報廢增加。
在長期的芯片緊缺局勢下,全球產業深受影響,增加半導體制造產能的觀點得到包括格芯、戴爾等產業鏈公司的認同,其強調半導體產業需要更多產能,盡管當前產能持續受限,尤其是中階制程和大部分8英寸產品深受影響。但12英寸先進制程因價格足以支撐初期新建廠的成本,但8英寸及12英寸成熟制程蓋新廠就虧損,使得業內的投資積極性不高,產能增加有限加重了半導體供應鏈的缺貨。
封測方面,多家供應鏈廠商均指出,面板驅動芯片等來料不順、短期晶圓供貨吃緊看不到緩解狀況,同時后段封測的打線封裝、IC載板、導線架、環氧樹脂成型材料等的供應也非常緊張。
設備方面,芯片缺貨也導致了半導體制程設備供不應求。據韓國媒體The Elec報道,截止7月份ASML的ArF光刻設備交期拉長至24個月,I-line掃描儀和EUV設備交期也延長至18個月,8英寸晶圓設備交期拉長至13-14個月。
曾瑞榆表示,硅晶圓、光刻膠、濕法化學制程等半導體原材料和關鍵零組件的短缺,也可能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增長態勢,半導體設備交期拉長則可能影響晶圓廠資本支出計劃。(校對/思坦)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發僅為更大范圍傳播,若有異議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wang@cgbt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