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首場“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副書記、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聚焦“強化高端產業引領,構建新型產業體系”主題,介紹上海推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吳金城在會上表示,上海牢牢把握“實體經濟是國之命脈”,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重中之重,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加快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打造高端制造業增長極。全市工業增加值從2011年的7231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0739億元,保持全國城市第一;工業總產值從33834億元提高到42014億元,突破4萬億元大關,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記者了解到,上海以制造業為實體經濟主戰場,2017年率先發布了“實體經濟50條”,2018年以來實施兩輪打響“上海制造”品牌三年行動計劃,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面對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新動能持續涌現的形勢,上海瞄準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推動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六大支柱工業轉型升級,初步構建起以三大先導產業為引領、六大重點產業集群為支撐、新賽道產業加速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的新型產業體系。
一是建設三大先導產業創新高地。推動三大先導產業規模實現倍增,2021年總規模1.27萬億元。集成電路,聚焦“全鏈發展+芯機聯動”,先進工藝產能、核心芯片能級、關鍵設備和基礎材料配套支撐能力不斷提升,14納米先進工藝規模實現量產,90納米光刻機、5納米刻蝕機、12英寸大硅片、國產CPU、5G芯片等實現突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約占全國25%,集聚重點企業超過1000家,吸引了全國40%的集成電路人才。生物醫藥,聚焦“張江研發+上海制造”,全面布局生物制品、創新化學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智慧醫療等領域;全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元,其中制造業產值1700億元。人工智能,聚焦“算法創新+場景賦能”,推動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揭牌運作,原創算法、智能芯片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建設百余個重大示范應用場景;全國首部人工智能“十四五”規劃、地方人工智能標準體系發布,地方立法先行探索;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3056億元,產業人才占全國1/3,連續舉辦五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成為引領行業的風向標。
二是打造六大重點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等重點產業加快出產值、出品種、出效應,實現集群化發展,2021年六大重點產業工業總產值超過2.87萬億元。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方面,推動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物聯網等領域發展,提升核心環節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8K超高清芯片、智能座艙、5G通信模組等一批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汽車產業方面,推動新能源化、智聯化、品牌化發展,打造智能電動汽車新品牌和新車型,建設全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站點規模加快擴大,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過67萬輛,建設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高端裝備產業方面,建設民用航空、大型郵輪、重型燃氣輪機、北斗導航等具有戰略性的特色產業鏈,工業機器人年產量位居全國第一。
三是布局新賽道和未來產業。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強化“新賽道”布局、強化“終端帶動”的要求部署,發布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數字經濟等新賽道行動方案,面向未來5年,拓展上海新型產業體系的發展方向,培育增長新動能。綠色低碳,聚焦能源清潔化、原料低碳化、材料功能化、過程高效化、終端電氣化和資源循環化等“六化”趨勢,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五大領域發展,加快培育綠色企業、零碳示范工廠、綠色產業鏈,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元宇宙方面,堅持以虛強實的價值導向,推進鏈接、交互、計算、工具、生態“五位一體”布局,實施產業高地建設、數字業態升級、模式融合賦能、創新生態培育四大行動,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3500億元。智能終端方面,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虛擬顯示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上海標識度的智能終端品牌,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7000億元。同時,面向未來5~10年構筑發展優勢,培育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前沿產業集群,布局腦機接口、基因和細胞治療、智能計算、6G技術、新型儲能、高性能復合材料等前沿領域。
吳金城介紹,十年來,上海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落實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要求,推進數字技術全方位賦能產業發展,激活數字經濟新動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產業數字化加速推進。以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為主攻方向,推動制造業加快轉型步伐,制定十大領域數字化轉型“一業一策”,建設60家智能工廠,打造5家燈塔工廠,2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推廣智能制造優秀場景200個;上海機器人密度260臺/萬人,是國際平均水平兩倍多;形成26個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全國120多萬家企業、820萬臺設備,打造3.5萬個工業APP、150萬個數據集、5500個工業算法,帶動20萬中小企業上平臺,推動一批“5G+AI+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
二是數字產業化蓬勃發展。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形成30家新生代互聯網領軍企業和7家千億級電商平臺。張江在線、長陽秀帶、虹橋之源等在線新經濟生態園引進一批新生代互聯網企業總部落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達到1.3萬億元。成立上海數據交易所,數據產品掛牌超過100個,合作“數商”超過500家;加快國際數據港建設,發布全國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數據跨境流動操作指引和正面清單。 (作者:吳麗琳)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發僅為更大范圍傳播,若有異議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zhangkai@cgbt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