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市場需求松動,芯片荒問題也陸續消退。通路業者表示,目前車用、工控與網通應用產品庫存水位較低;消費性電子、筆電與手機相關應用的庫存確實有所增加,還需要一些時間調整庫存。
通路業者坦言,目前市場確實有恐慌情緒,終端客戶銷售不如預期,庫存水位拉高,所以拉貨力道下降,通路端也因此放緩向產品原廠拉貨的腳步。
但即使是疲弱的手機應用,只是需求降低一至兩成,并不是完全降到零,筆電應用的需求降幅也可能比預期來得大,但不代表完全沒有訂單量。
也有通路業者提到,現在原廠給十顆IC,大概只有三到四顆可以出貨給下游客戶,所以從IC、通路到終端客戶,庫存水位都頗高,通路商要顧及與客戶的長遠合作關系,現在就是夾心餅干狀態。
在需求多數放緩的市場氛圍中,IC設計業者指出,車用芯片還是很搶手,因此迄今并未減少對晶圓代工廠投片量,反而是如果有其他應用由于需求降低而釋出額度,制程又適合車用產品生產,還是會繼續去爭取晶圓代工廠的產能支援。
網通芯片方面,其實應用在不同環節的品項非常多,之前在國際大廠部分沒貨就是沒貨,現在有簽長約就有機會拿到貨。臺廠方面,有些品項供貨已較無虞,但有些品項還是缺貨。
消費電子需求放緩,韓國5月芯片庫存激增53.4%
韓國統計廳上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芯片庫存較上年同期增長53.4%,為四年多最大增幅,表明全球電子產品中使用的存儲芯片需求放緩。
2018年3月存儲芯片行業營收增長放緩的同時,韓國芯片庫存也實現了54.1%的增長。自去年10月以來,芯片庫存一直在同比增長。
韓國是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生產國。從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到汽車,存儲芯片無處不在。芯片庫存不斷增加之際,人們越來越擔心通脹壓力、利率上升、消費者信心惡化以及俄烏沖突的持續可能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韓國統計廳的報告還顯示半導體的出貨放緩,5月份出貨量同比僅增長8.9%,為2019年10月以來首次個位數增長。產量增長也放緩至24.3%,為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增速。
半導體是韓國經濟的最大單一驅動力。過去一年,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韓國芯片制造商的股價一直在下跌,原因是市場對未來需求的質疑,以及全球央行收緊政策給科技股投資帶來了壓力。
需求放緩,外資掀電子降評潮
通膨與經濟放緩疑慮嚴重衝擊電子業需求,內外資大型研究機構全面敲響警鐘,智慧機、PC與NB、伺服器全產品線出貨遭下修,影響所及,不但相關零組件供應鏈受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也難以幸免,臺股才剛結束慘烈6月,科技業下半年將再面臨險峻考驗。
與臺股息息相關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再度崩跌,1日重挫3.83%,臺積電ADR更是大跌5.81%,受此狀況壓抑,加權指數跌深反彈力道如何,有待檢驗。
美銀證券最近一口氣調低智慧機、伺服器2022~2023年出貨量預期,最新估計顯示,受制于Android陣營智慧機與大陸市場需求不振,全球智慧機2022年出貨量將年減10%,2023年也僅能年增1%;伺服器方面,考量下半年總體經濟高度不確定性,將全球伺服器2022~2023年出貨年增率從5~8%,下修至僅年增2~5%。
值得注意的是,富邦投顧早在5月時,基于臉書、Google等科技巨擘降低伺服器資本支出,迅速進行產業調查發現,全球伺服器全年出貨量年增率恐掉到5%,不像市場想像般樂觀,從相關供應鏈目前股價看來,富邦的示警相當及時。
野村證券說明,不斷上升的宏觀經濟風險削弱了多數科技次產業下半年至2023年的成長前景,研判全球NB出貨量全年將大減11.5%。匯豐證券對全球NB出貨量估計值更保守,估計全球2022年NB出貨量約2.19~2.2億臺,年減幅度來到15%。
基于電子全產品線出貨量衰退的預期,半導體產業營收也會遇到逆風侵擾,野村認為,現在就是半導體產業循環的高點,族群性獲利下修潮將在7、8月浮現,且全球半導體族群2023年營收將呈衰退。
美銀證券依據升息、地緣政治與消費終端需求疲軟等理由,將全球半導體產業2023年營收預期,從年增5%,大幅調整為年減4%。
美光、AMD悲觀財測,預告產業苦日子才要開始
包括美光科技和超微半導體在內多家芯片制造商相繼示警稱,由于通膨升溫,各國央行相繼加大力度升息令經濟降溫,正促使消費者和企業連袂減少支出,可以想見,全球芯片需求也將順勢減弱。存儲芯片巨頭美光科技上周四(6月30日)盤后公布財報的同時也預告,雖然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超乎預期,但大幅下調會計年度第四季營收目標,并稱市場“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將大幅走軟且可能要好幾季的時間才可能重新見到產業復蘇的勢頭?!?/p>
Longbow Research分析師Nikolay Todorov認為,「我們認為半導體需求已大幅減弱,內存芯片周期正在發生轉向,近期價格下跌正是信號之一。」
在美股三大股指于7月開市第一天齊步反彈之際,以芯片為主的費城半導體指數逆勢走低,繼今年上半年下跌35%之后,上周五再追低3.8%持續破底,成份股中的臺積電大跌5.8%,荷蘭芯片制造商艾司摩爾重挫5.5%,意法半導體跌3.4%,英飛凌挫跌3.5%,英偉達跌4.2%,高通跌3.3%。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不得不居家辦公,推動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的訂單激增,由此導致的芯片短缺,導致包括汽車制造商在內的公司減產、推遲發貨,并推高關鍵芯片價格。
但物換星移,半導體產業需求正在顯著下降,主要是電腦和智慧手機在內的消費市場疲軟。在經歷兩年的強勁需求之后,超微半導體6月預告,今年個人電腦銷售將放緩。
專業市調機構Gartner資深主管分析師Ranjit Atwal表示,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銷量下滑將導致今年芯片短缺的情況有所緩解。
不過,美光科技高管則稱對芯片的長期需求有信心。行業分析師表示,電動汽車、5G和高速計算中使用的芯片仍有大量需求。
另一方面,半導體巨擘的臺積電罕見出現三大客戶調整訂單。目前蘋果iPhone14系列量產已經啟動,但首批9000萬臺出貨的目標已削減一成。除此之外,超微半導體與英偉達因個人電腦市場需求急跌及“挖礦”熱潮消退,向臺積電表明不得不調整訂單規劃。
《日經新聞》6月報導,全球最大存儲芯片制造商三星電子為遏制庫存過剩,暫時停止新采購訂單,并要求部份供應商推遲或削減零件的出貨量數周。
此外,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通膨率達到多年來的最高水準,這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并導致裁員和緊縮預算。
電動車巨擘特斯拉已經關閉在加州的辦公室,并解雇約200名員工。執行長馬斯克上個月即放話,他對經濟形勢有“非常糟糕”的感覺,公司需要削減10%的員工。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發僅為更大范圍傳播,若有異議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zhangkai@cgbt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