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在臨港新建12寸生產線 計劃投資約88.7億美元
來源:第一財經
9月3日午間,中芯國際公告稱,于2021年9月2日和中國(上海) 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中芯國際將和臨港新片區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將規劃建設產能為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聚焦于提供28納米及以上技術節點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從去年開始,半導體產能一直供不應求,特別是成熟制程。受益于量價齊升,中芯國際第二季銷售收入為13.4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3.2%;毛利為4.05億美元,同比提高62.9%,毛利率為30.1%,較上季度和去年二季度有明顯提升。
雖然,全球各大晶圓廠都在陸續擴產,但仍難短時間滿足需求。“產能擴建的速度很慢,交貨都很慢。”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認為,起碼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通過快速擴充產能緩解供不應求的狀況不可能實現。
一方面,供應難以快速增加;另一方面,需求仍在上漲。“疫情還在,國際的不確定性也還在,所以大家要建立庫存、保證供應,我們覺得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價格繼續往上面走,是有可能存在的。”
此次項目計劃投資約88.7億美元 ,合資公司注冊資本金擬為55億美元,其中中芯國際擬出資占比不低于51%,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投資主體擬出資占比不超25%。中芯國際稱,將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共同推動第三方投資者完成剩余出資,后續根據第三方投資者出資情況對各自出資額度及股權比例進行調整。
中芯國際的擴產將拉動上游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需求,特別是國產設備和材料廠商。
據第一財經了解,中芯國際此前規劃在臨港建設先進制程產線,但在美國實體清單影響下,該計劃流產。在今年二季度財報會上,趙海軍表示,目前14nm和28nm設備供應有延遲。
對于是否會影響后續擴產?趙海軍稱,目前正和美國政府、供應商及客戶密切交流,想辦法推動。“我們的確看到28nm、14nm設備的批文準證推進方面有延遲,我們的供應商還在一直努力做這件事,我們也在一直努力溝通,我們覺得還是可以想出辦法的。我們也有第二供應商的方案,大家在努力去驗證。”
(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發僅為更大范圍傳播,若有異議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wang@cgbt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