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表現為言語節律失調語音或字句的重復中斷阻滯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語助動的動作如跺腳拍腿等口吃患兒常表現膽小退縮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緒障礙
須符合下列三項:
①經常出現語音或音節的重復或延長影響說話的流暢性;
②無表達內容障礙;
③排除抽動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因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致語言節奏失調在激動恐懼或情緒激動時更易發生可表現為第一字發音時發不出第一字重復話語中途某字發音障礙或無意義地重復發音等不同形式患兒說話時可伴有跺腳擺手擠眼歪嘴口唇顫抖軀干搖晃等動作并易因口吃影響產生孤僻自卑羞怯等性格部分患兒常易興奮或激惹并伴有情緒不穩和睡眠障礙等
言語中斷癥狀需要和下面的癥狀相互鑒別。
(一)先天利左性口吃(congenital sinistromanual stuttering) 先天利左,因后天強制性教育,被迫必為利右,因此語言有先天和后天兩個不同中樞,故言語不流利,造成口吃,有報道認為此種口吃最為常見。
(二)思維過速性口吃 因思路寬闊迅速,致使口齒追隨不及,造成口吃。臨床亦較常見。
(三)精神性口吃(mental stuttering) 學語階段由于精神創傷,語言表達受到抑制,造成失語。患兒精神創傷史,并可有發言緊張、孤獨、寡語、行為退縮或易激惹、情緒不穩定等表現。
(四)方言性口吃 兒童學語期間改變方言,或兼學兩種以上不同方言,可致口吃。
(五)家族性口吃(familial stuttering) 患者有家族史,甚至同一家族有多人罹患。有人認為與遺傳因素有關,亦有人認為在遺傳基礎上因外因誘發。主要外因是學習語言的環境不佳,如父母口吃,或父母口語快、含混,兒童不易模仿等。
(1)解除說話時的緊張情緒,并注意消除不良刺激。
(2)加強說話訓練。
(3)說話前不要亂想,不要給自己心理暗示,語速適當放緩,使表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