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聽力減退:聽力下降、自聽增強。頭位前傾或偏向健側時,因積液離開蝸傳,聽力可暫時改善(變位性聽力改善)。積液粘稠時,聽力可不因頭位變動而改變。小兒常對聲音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而由家長領來就醫。如一耳患病,另耳聽力正常,可長期不被覺察,而于體檢時始被發現。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隱隱耳痛,常為患者的第一癥狀,可為持續性,亦可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顯。本病常伴有耳內閉塞或悶脹感,按壓耳屏后可暫時減輕。
3、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當頭部運動或打呵欠、擤鼻時,耳內可出現氣過水聲。
醫生會使用耳鏡來檢查患兒的耳朵。假如耳內有滲出物,那么可收集它們,以鑒別引發癥狀的微生物;還可能會讓患兒服用一個療程的抗生素;在孩子發生中耳炎的3個月后,醫生會復檢孩子的聽力,以確認是否恢復正常。假如孩子的聽力仍然有問題,那么其病因可能就是濕耳。
耳后疼痛:很多患者在出現面癱癥狀之前,往往有耳后乳突部位疼痛的表現。
外耳道疼痛:外耳道疼痛是耳痛的一種。
耳廓痛:耳部感覺神經很豐富,而且和鄰近器官的神經也有聯系,所以耳痛除了是耳本身疾病的癥狀之外,也可能為鄰近器官的疾病發生的反射性耳痛。
間歇性耳痛:耳痛最主要的原因是發炎,另外,耳周神經痛也是耳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神經痛表現為陣發性的。
1.因為患化膿性中耳炎,鼓膜必然穿孔,所以平時洗臉、洗頭、洗澡時不要使污水進入外耳道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也不能游泳,否則不僅耳內的膿液會污染游泳池的水,有礙公共衛生,而且污水灌入耳內也會加重病情。即使耳朵已不流膿,也需經過醫生檢查,證明鼓膜確實已完全修復,才可游泳,否則進水極易復發。
2.傷風感冒并發急性鼻炎很難避免。應當注意擰鼻的方法,即用手指壓住一側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氣,對側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例擰完,再擰另一側。或者將手帕、衛生紙放在鼻前方,不壓鼻孔,用手輕輕扶放在鼻兩側,只是用力由鼻孔向外吹氣,將鼻涕擰在衛生紙或手帕中。如果鼻涕過于粘稠,不易擰出時,可以滴用麻黃素藥液,使鼻腔粘膜血管收縮,鼻道增寬,然后再擰,就容易將鼻涕擰出了。
3.平時要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避免傷風感冒,不要過度疲勞。煙酒過度也是復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