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干燥脫屑型唇炎
本型唇炎好發于青春期男女。下唇多于上唇,也有雙唇并發者。主要表現在唇紅部分呈彌漫潮紅,其上附有干燥糠秕樣鱗屑。脫屑為其主征,唇紅干燥,一層鱗屑脫落后,不久又形成新的鱗屑,反復日久后可致唇組織變厚,或伴發皸裂。患者自覺局部干燥、灼熱不適,因而常常舐唇。本病經過緩慢,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之久。
若并發皸裂,常見為縱而淺的較密溝裂,偶有深溝裂者則常呈一條,多見之于上唇側方,患者大張口運動時即可能引起出血、疼痛,如不限制其運動,溝裂則不易愈合。
2、濕疹糜爛型唇炎
臨床上所見各種糜爛型唇炎的表現是相似的,只在組織病理學上有所鑒別,茲將臨床上易于混淆的兩種類型分述如下:
(一)光化性唇炎
光化性唇炎(actinic cheilitis, solar cheilitis)顧名思義,主要因陽光照射過久,由其中紫外線損傷唇粘膜所致。
一般以下唇為多見,在唇紅部充血、水腫的基礎上,以糜爛、滲出為主要特征,一般損害范圍局限于唇紅部,不超越唇紅緣,所以不蔓延至皮膚部分。糜爛區有黃色滲出液,隨著炎癥的減輕,滲出由多而逐漸減少,直至結痂,痂落愈合。但如未控制致病因素,不久則又周而復始地發病,形成經久不愈、遷延的慢性過程。感染的糜爛面可以化膿。患者自覺局部灼熱、脹癢難忍,甚至用毛巾揉搓以解癢,但是及至糜爛時即又感疼痛,此時又痛癢交加,病程延長。相應淋巴結腫大、壓痛。反復發作區域可遺下色素沉著。
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cheilitis of benign lymphadenosis)的臨床表現也是以糜爛為主,亦好發于下唇。可合并干裂、脫屑,或發生息肉、顆粒、疣狀增生。還可出現白色短紋,類似盤狀紅斑狼瘡,但病損不超越唇紅緣。患者自覺局部干燥或脹癢不適,甚至感覺疼痛。病情時輕時重,與光化性唇炎易于混淆,必須通過活體組織檢查才能加以鑒別。
3、腺型唇炎
多見于下唇,以40歲以上男女較為多見。常見下唇輕重不等地腫脹、外翻。由于小涎腺肥大,觸診可觸及粟粒狀或小結節狀腺體,翻開下唇擠壓時可見透明粘液溢出,呈露珠狀;感染時亦可溢出膿液,此時或可查見有的腺管開口呈臍凹狀小孔。患者自覺局部木脹不適,由于化膿或分泌減少,可使上下唇粘連。
4、肉芽腫性唇炎
肉芽腫性唇炎(granulomatous cheilitis)好發于青春后期男女,多見為上唇腫脹變厚,初起即呈突發彌漫性腫大,顏色正常,可于數小時至數日內消除而恢復正常。但反復發作后,腫脹加劇,且緩解時即不易恢復正常,逐漸發展成為持續性腫大而成巨唇。檢查時,按壓時無壓跡,指診感覺腫脹組織有韌性,或似橡皮樣硬度。患者自覺局部木脹、異樣感,一般無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