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單純胰腺損傷臨床較少見,僅占胰腺損傷病例的10%左右,而大多數胰腺損傷合并其他腹腔臟器的損傷及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如顱腦損傷,胸部損傷或大血管的損傷,胰腺損傷的癥狀和體征常常被其他臟器損傷的癥狀和體征所掩蓋,特別是伴有顱腦損傷或大血管的損傷,同時與損傷的程度及病理類型有關。
1.輕度胰腺損傷
大多數癥狀輕微,如為腹部閉合性損傷,可見局部皮膚挫傷,淤血;若為開發性損傷,可見腹部傷口及出血,病人可有輕度上腹不適,輕微的腹膜刺激癥狀;或無任何癥狀,而數周,數月或數年后出現上腹腫塊或胃腸道梗阻癥狀(胰腺假性囊腫所致),有的患者并發慢性胰腺炎,胰腺纖維化等,出現長期上腹不適,低熱及肩背疼痛等癥狀。
2.嚴重胰腺損傷
大多出現上腹部劇痛,惡心,嘔吐,呃逆,由胰液溢入腹腔所致,部分患者外溢的胰液局限于腹膜后或小網膜囊內,出現肩背部疼痛,而腹痛并不明顯,疼痛及內出血可引起休克,出現煩躁,神志不清,面色蒼白,肢端濕冷,呼吸短促,脈搏增快,血壓下降,體格檢查發現腹脹,腹式呼吸明顯減弱或消失;腹部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移動性濁音陽性,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3.穿透性胰腺損傷
可根據傷口的部位,方向及深度推測有無胰腺損傷的可能,穿透性損傷往往合并其他臟器的損傷,胰腺的損傷可能被忽視,因此上腹部的損傷若無大量失血但有明顯的休克表現時,應考慮有胰腺損傷。
4.手術所致胰腺損傷
診斷困難,因其臨床表現頗不一致,大多表現為術后早期出現持續性上腹疼痛,嘔吐;發熱,脈搏增快;腹部壓痛,肌緊張,腸鳴音遲遲不能恢復;上腹部出現包塊,傷口引流多,皮膚腐蝕糜爛,若引流液或包塊穿刺液中淀粉酶水平很高,則診斷可以確定。
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而隱蔽,損傷后癥狀及體征不明顯,且胰腺損傷多合并其他臟器或組織的損傷,在開放性胰腺外傷中,肝,胃和大血管合并傷分別占53%,50%和42%,而在鈍性胰腺損傷中,肝,脾,十二指腸和大血管合并傷分別占26%,20%,13%和9%,因此胰腺損傷的早期診斷較困難,為此對胰腺損傷的診斷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對腹部損傷的患者,不管是閉合性還是開放性損傷,都應考慮到胰腺損傷的可能,特別是上腹部損傷的患者更應想到這一點。
②患者有上腹部損傷,出現腹部劇痛,惡心,嘔吐;查體有腹膜刺激癥狀,腸鳴音消失;化驗血清淀粉酶和腹腔穿刺液或灌洗液淀粉酶持續升高;影像學檢查發現胰腺腫大,變形,密度不均,胰腺周圍積液征象,胰腺損傷的診斷可能性大。
③臨床上胰腺損傷大多合并腹腔多發臟器損傷,可掩蓋胰腺損傷的表現;部分胰腺損傷的患者,由于胰液積聚在腹膜后或網膜囊內,且胰腺損傷早期胰液分泌受抑制,外溢的胰液中胰酶未被激活等原因,致使早期癥狀和體征不明顯,此時不應輕易排除胰腺損傷的診斷,而應進行動態觀察,注意患者癥狀及體征的變化,血清淀粉酶濃度的動態變化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變化。
④腹部損傷的患者,如果有剖腹探查的指征,應盡早行剖腹探查術,探查應全面細致,原則上應先探查肝,脾等實質性肝器,同時探查膈肌有無破損;接著是胃,十二指腸第一部,空回腸及其系膜,盆腔臟器;再后則切開胃結腸韌帶顯露網膜囊,檢查胃后壁和胰腺,如有必要還應切開后腹膜探查十二指腸二,三,四段,探查胰腺時必須顯露胰頭,胰體尾部,進行細致的檢查。
二、診斷
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而隱蔽,損傷后癥狀及體征不明顯,且胰腺損傷多合并其他臟器或組織的損傷,在開放性胰腺外傷中,肝、胃和大血管合并傷分別占53%、50%和42%,而在鈍性胰腺損傷中,肝、脾、十二指腸和大血管合并傷分別占26%、20%、13%和9%。
因此胰腺損傷的早期診斷較困難,為此對胰腺損傷的診斷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對腹部損傷的患者,不管是閉合性還是開放性損傷,都應考慮到胰腺損傷的可能,特別是上腹部損傷的患者更應想到這一點。②患者有上腹部損傷,出現腹部劇痛、惡心、嘔吐;查體有腹膜刺激癥狀、腸鳴音消失;化驗血清淀粉酶和腹腔穿刺液或灌洗液淀粉酶持續升高;影像學檢查發現胰腺腫大、變形、密度不均、胰腺周圍積液征象,胰腺損傷的診斷可能性大。③臨床上胰腺損傷大多合并腹腔多發臟器損傷,可掩蓋胰腺損傷的表現;部分胰腺損傷的患者,由于胰液積聚在腹膜后或網膜囊內,且胰腺損傷早期胰液分泌受抑制,外溢的胰液中胰酶未被激活等原因,致使早期癥狀和體征不明顯,此時不應輕易排除胰腺損傷的診斷,而應進行動態觀察,注意患者癥狀及體征的變化,血清淀粉酶濃度的動態變化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的變化。④腹部損傷的患者,如果有剖腹探查的指征,應盡早行剖腹探查術,探查應全面細致,原則上應先探查肝、脾等實質性肝器,同時探查膈肌有無破損;接著是胃、十二指腸第一部、空回腸及其系膜、盆腔臟器;再后則切開胃結腸韌帶顯露網膜囊,檢查胃后壁和胰腺,如有必要還應切開后腹膜探查十二指腸二、三、四段。探查胰腺時必須顯露胰頭、胰體尾部,進行細致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