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心肌病癥狀診斷
一、癥狀
1.抗腫瘤藥
(1)柔紅霉素:本藥可通過增加氧自由基產生、干擾線粒體能量代謝、促使心肌細胞內鈣離子超載而導致對心肌的直接損傷,可使心肌收縮力下降,甚至引起心衰。若與其他抗腫瘤藥合用,則可增加毒性,因此,一般認為本藥用量應<550mg/m2。柔紅霉素還可引起各種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甚至因室顫而猝死。必須指出,本藥對心肌損傷作用有時可持續幾年甚至10多年,應予注意。
(2)阿霉素:本藥可增加心肌細胞線粒體乙酰化的細胞色素C的分解,增加氧耗;阿霉素也可引起心肌細胞內鈣離子超載,對心肌造成直接損傷;本藥使心肌消耗三磷腺苷增加,使心肌能量耗竭,引起心功能不全。本藥心臟表現可表現為:在靜脈滴注中或靜脈滴注后出現各種心律失常,也可出現酷似擴張型心肌病樣的臨床表現。
(3)環磷酰胺:可引起冠狀動脈內皮損傷和心肌細胞損害,間質可產生水腫,本藥對心肌損害多在用藥后2周以上發生,多數呈可逆性改變,少數可引起繼發性心肌病。
(4)紫杉醇:可引起心動過緩和心肌收縮力減弱,但多無明顯臨床癥狀且多為一過性。
2.抗精神病和抗抑郁藥
(1)抗精神病藥:可引起低血壓反應,個別敏感者可引起持續性低血壓甚至休克,系吩噻嗪類藥對中樞神經系統有特殊的抑制作用,以及同時具有α受體阻滯作用有關。此外,氯丙嗪治療有發生猝死的報道,其可能原因是降低心肌的兒茶酚胺濃度,使心肌收縮力降低導致室顫發生,也可能與不可逆性休克、中樞神經過度抑制有關。心電圖可有T波低平、出現U波、Q-T間期延長和ST段壓低,也可見到各種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縮、房室傳導阻滯及Q-T間期延長的多形性室速(扭轉型室速)等。
(2)三環類抗抑郁藥:對心血管的不良反應包括對心肌的抑制作用、體位性低血壓、竇性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等,由于本類藥可抑制細胞色素P450,與其他藥物合用時可能影響其他藥物的代謝或加重對心血管的反應。
3.抗心律失常藥
各種抗心律失常藥均有不同程度負性肌力作用,尤其對已有心臟病的患者可誘發心衰,此外,抗心律失常藥可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應用不當甚至可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發生。
4.β受體阻滯藥
可通過抑制心臟β受體。證實在常規心衰治療基礎上,適當合理使用β受體阻滯藥如應用比索洛爾、卡維地洛爾、美托洛爾等不僅可減少住院率,且能降低病死率。
5.鈣離子拮抗藥
本類藥通過抑制鈣離子內流對心肌具有一定負性肌力作用,因此有可能加重心功能不全,尤其非二氫吡啶類如維拉帕米,而二氫吡啶類尤其是短效二氫吡啶類藥物如硝苯地平可增加心率,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相反維拉帕米可引起心動過緩,增加洋地黃的血藥濃度等。
6.其他
如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使前列腺素合成減少而引起水、鈉潴留,尤其對原有心臟病患者可加重心衰。此外,麻醉藥如氟烷等對心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診斷
主要根據曾服用某些藥物如上述抗腫瘤藥、抗精神病或抗抑郁藥之前無心臟病證據,服藥后出現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的征象,又不能用其他心臟病解釋者可診斷為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