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1.潛伏期
大部分病人有前驅感染史(咽部或皮膚),輕者可無感染的臨床表現,僅抗鏈球菌溶血素“0”滴度上升。腎炎的嚴重程度并不取決于前驅感染的嚴重程度。
鏈球菌感染后7~20天開始出現臨床癥狀,此時原發感染灶的臨床表現大部分已消失。潛伏期亦可能較短,約1/5病例為4~7天,超過3~4周者極少見。但皮膚感染者潛伏期較長,平均為18~21天。
在鏈球菌感染過程中亦可有一過性輕度蛋白尿及鏡下血尿。這是一般發熱性疾病時的尿改變,或與細菌的紅斑毒素(erythrogenic toxin)作用于腎小球基底膜有關。但這些病人常常發生急性腎炎,所以亦可能是腎炎的初起表現。
2.一般表現
本病的臨床表現由亞臨床一輕型至急性腎衰,嚴重程度波動很大。
(1)血尿:
常為起病的第1個癥狀,幾乎全部病人均有血尿,其中肉眼血尿現率約40%。尿色呈均勻的棕色混濁或洗肉水樣,但無血凝塊,酸性尿中紅細胞溶解破壞常使尿呈醬油樣棕褐色。數天至1~2周即消失。嚴重血尿患者排尿時尿道有不適感及尿頻,鏡下血尿約在半年內消失。也有持續1~3年方消失。
(2)蛋白尿:
幾乎全部患者尿蛋白陽性(常規定性方法),蛋白尿一般不重,為0.5~3.5g/d,常為非選擇性蛋白尿。僅約不到20%的病人尿蛋白在3.5g/d以上,此時尿FDP常增高。部分病人就診時尿蛋白已陰轉呈極微量,因而無尿蛋白陽性的記錄。
(3)水腫:
亦常為起病早期癥狀,出現率70%~90%,此為腎小球濾過率顯著降低之故,呈疾病主要表現者占60%以上。輕者為早起眼瞼水腫,呈所謂“腎炎面容”(nephritic faces)。嚴重時可延及全身,指壓可凹性不明顯,體重可較病前增加5kg以上。出現胸腹腔積液。大部分病人于2~4周內自行利尿、消腫。如水腫或有腎病綜合征持續發展,常提示預后不佳。
水腫主要是由于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而腎小管特別是遠曲小管吸收能力上升,球管功能失衡所致。全身毛細血管病變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低蛋白血癥及心力衰竭等因素均可加重水腫。目前由于注意對病人限鹽、利尿,故水腫程度一般較輕。
(4)高血壓:
見于80%左右病例,老年人更多見。多為中等度的血壓增高,偶可見嚴重的高血壓。舒張壓上升者占80%以上,但少于50%病人超過16kPa(120mmHg),常不伴高血壓眼底改變。
高血壓的原因也主要與水鈉潴留、血容量擴張有關。血漿腎素水平一般不升高,醛固酮分泌率正?;蛳陆?,所以高血壓與水腫的程度常平行一致,并且隨著利尿而恢復正常。如血壓持續升高2周以上無下降趨勢者,表明腎臟病變較嚴重。而且持續性高血壓亦加重腎功能損害,應予及早治療。
(5)少尿:
大部分病人起病時尿量少于500ml/d。可由少尿引起氮質血癥。2周后尿量漸增,腎功能恢復。只有少數病人(不足5%)由少尿發展成為無尿,表明腎實質病變嚴重。
(6)腎功能損傷:
常有一過性氮質血癥,血肌酐及尿素氮輕度升高。較嚴重者(血肌酐>352μmol/L(4.0mg/dl),尿素氮>21.4mmol/L(60mg/dl)應警惕出現急性腎衰。經利尿數天之后,氮質血癥即可恢復正常。少數老年患者雖經利尿后腎功能仍不能恢復,預后不佳。
腎小球濾過功能一過性受損,而腎血流量正常,所以腎臟濾過分數相應下降,這是急性腎炎的典型改變。腎小管功能的受累較輕,腎小管最大重吸收葡萄糖(TmG)和腎小管對PAH最大排泌量(Tm PAH)輕度下降或正常,尿鈉及尿鈣下降,鈉排泄分數小于1%,腎衰指數小于1,尿濃縮功能多正常。
(7)全身表現:
患者常有疲乏、厭食、惡心、嘔吐(與氮質血癥不完全成比例)、嗜睡、頭暈、視力模糊(與高血壓程度及腦缺血、腦水腫有關)及腰部鈍痛(因腎實質腫大,撐脹腎被膜,牽扯感覺神經末梢所致)。
3.其他臨床類型
典型病例臨床表現明顯,易于診斷。但尚有以下幾種臨床類型,其臨床表現、病理演變和治療反應均有所不同:
(1)輕型(亞臨床型):
僅輕度尿常規改變,水腫及高血壓等不明顯,血漿補體及C3降低。尚有表現以腎外癥狀,如循環充血狀態為主要的臨床表現,而尿常規無或輕度改變者,易于忽略。以下幾項可作診斷時參考。
主要診斷依據:①前驅感染史如急性扁桃炎、膿皮病、猩紅熱等;②不同程度水腫;③腎外癥狀如高血壓、心或腎功能不全、高血壓腦病。
次要診斷依據有:①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及血沉增高;②血漿總補體或C3值降低;③血清循環免疫復合物增加。如具備主要診斷標準1~2項及次要診斷1項可診斷為腎外癥狀性腎炎。腎活檢是診斷本病的重要方法,其病理改變與典型的急性鏈感后腎炎一致。
(2)腎病綜合征:
可在疾病初期或病程中出現嚴重水腫不退,尿蛋白質增高常在每天3.5g以上。尿FDP常增高,并伴有高血壓。僅憑臨床表現與其他腎病的病理類型鑒別有困難。
(3)急進性腎炎:
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急性期由于腎小囊有大量新月體形成,同時內皮細胞、系膜細胞持續增生則出現急進性腎炎臨床表現,腎功能損害嚴重,迅速進入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當急性鏈感后腎炎于病程2~4周時水腫不退,尿量減少,血壓持續增高,甚至出現累及心、腦損害,應考慮有急進性腎炎的可能。此時腎活檢有助于診斷及鑒別診斷。
短期內發生血尿、蛋白尿、尿少、水腫、高血壓等典型病例,嚴重時呈肺淤血或肺水腫,即可診斷為急性腎炎綜合征;病前1~3周咽部感染或皮膚感染史、有關鏈球菌培養及血清學檢查陽性、血清補體下降、CIC上升等,可在臨床幫助確診本病。臨床表現不明顯者,須連續多次尿常規檢查,根據尿液典型改變及血補體動態改變作出診斷。僅有鏈球菌感染史而尿液檢查基本正常者。必要時而做腎穿刺活檢。
二、診斷
?、偾膀尭腥臼啡缂毙员馓已?,膿皮病,猩紅熱等。
?、诓煌潭人[。
?、勰I外癥狀如高血壓,心或腎功能不全,高血壓腦病。
(1)次要診斷依據有
?、倏规溓蚓苎豋(ASO)及血沉增高。
?、谘獫{總補體或C3值降低。
③血清循環免疫復合物增加,如具備主要診斷標準1~2項及次要診斷1項可診斷為腎外癥狀性腎炎,腎活檢是診斷本病的重要方法,其病理改變與典型的急性鏈感后腎炎一致。
(2)腎病綜合征
可在疾病初期或病程中出現嚴重水腫不退,尿蛋白質增高常在每天3.5g以上,尿FDP常增高,并伴有高血壓,僅憑臨床表現與其他腎病的病理類型鑒別有困難。
(3)急進性腎炎
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急性期由于腎小囊有大量新月體形成,同時內皮細胞,系膜細胞持續增生則出現急進性腎炎臨床表現,腎功能損害嚴重,迅速進入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當急性鏈感后腎炎于病程2~4周時水腫不退,尿量減少,血壓持續增高,甚至出現累及心,腦損害,應考慮有急進性腎炎的可能,此時腎活檢有助于診斷及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