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淋巴絲蟲病鑒別除依據流行區居住史及臨床表現外,主要依靠病原形態學和免疫學方法。絲蟲病急性期的淋巴管炎與淋巴結炎應與細菌性淋巴管炎等鑒別。細菌性淋巴管是自下而上向局部淋巴結發展,一般可找到局部病灶,且中毒癥狀較重,局部疼痛和壓痛也較顯著,血液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精索炎與附睪炎應與附睪結核區別。結核病史可供參考,附睪結核呈結節狀腫大,質硬,輕壓痛。必要時可做活組織檢查。
腹股溝或股部淋巴結曲張應與疝氣鑒別。可根據淋巴管曲張,叩診無空音,無腸鳴音亢進,大小隨體位改變較少,咳嗽時沖動不存在,穿刺時可得淋巴液及在淋巴液內可找到微絲蚴等鑒別。
精索淋巴管曲張與精索靜脈曲張不易區分,后者管壁較厚,管形較清楚,必要時可從管內抽液檢查,以資鑒別。
乳糜尿雖多見于絲蟲病,但應與結核、腫瘤、胸導管受壓或損傷等所引起者加以鑒別。
象皮腫亦可見于反復性細菌性淋巴管炎之后,或因局部損傷、腫瘤壓迫而使淋巴回流受阻,手術切除淋巴組織后也可引起,此時應結合病史鑒別。此外,尚需與先天性或家族性象皮腫鑒別。在浙江非絲蟲病流行區,曾發現一家四代有14人呈現遺傳性象皮腫者。